现在去澳洲读硕士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毕业回国找工作,八大名校(比如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和非八大院校(比如悉尼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到底差多少?会不会非八大毕业就没人要?其实HR选人的时候,不只是看“八大”这个标签,还要看你找的是什么企业、什么行业,以及你自己有多少真本事。
©包图网
一、HR看澳洲硕士,不只认“八大”标签
(一)先看学校排名分层,再看专业对不对口
学校怎么分档次?看全球排名:HR一般会用QS、THE这些排名给澳洲学校分档。八大基本都在QS前200名(2025年阿德莱德大学最低,排89名),属于“第一档”;非八大里,只有悉尼科技大学(QS 90)、皇家墨尔本理工(QS 140)少数几所能进“第二档”,大部分非八大在QS 200-500名,算“第三档”。找工作竞争激烈的时候(比如进银行、咨询公司),HR可能先挑第一档的学生。
专业对口比学校标签更重要:如果你的专业刚好是岗位需要的,非八大也能比八大厉害。比如互联网公司招“用户体验设计”,皇家墨尔本理工(RMIT,非八大)的设计专业QS排澳洲第一(2025年排全球15),你要是有2个设计实习,竞争力肯定比八大里设计专业弱的(比如澳洲国立大学,设计排100名以外)学生强。
(二)真本事比学校名气管用,HR会查“留学含金量”
光有学历不够,得有真能力:HR面试时会问你“硕士学了什么核心课”“做过什么项目”“有没有实习”,判断你是不是真会干活。比如八大商科硕士,要是只上课没实习,可能还不如非八大商科硕士——人家有2段国内大厂实习,更懂国内市场,能更快上手工作。
软技能也很重要:八大国际学生多(大概25%-30%),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多,能锻炼跟不同国家的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些非八大(比如昆士兰科技大学)更注重实践,让学生去企业做项目,你的动手能力可能更受HR喜欢。
二、不同企业招人,对八大和非八大的态度不一样
(一)国企/事业单位:更认八大的“名校标签”
招人特点:国企、事业单位招人规矩多,简历初筛时爱用“学校排名”快速筛选。比如某央企招“国际业务岗”,明确要求“海外学校得是QS前200”,八大都在这个范围里,能直接进笔试;非八大要是排200名以后,可能直接被刷。
差别有多大?条件差不多的话(比如专业一样、都没实习),八大进国企的概率比非八大高30%-40%(2024年某省国企数据)。但你要是有“硬本事”,比如非八大会计硕士考了CPA,也能赢过没证书的八大硕士——某地方国企招财务岗,最后录的就是这样的学生。
(二)外企:既看学校,更看你能不能干活
招人特点:外企(比如微软、联合利华)更懂海外教育,知道非八大里也有“行业强校”,更看重你能不能胜任岗位。比如微软中国招软件工程师,会同时考虑八大(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非八大里的IT强校(悉尼科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因为这些非八大的IT课有很多编程实操,学生上手快。
差别有多大?八大和非八大差别不大,关键看你是不是“行业强校”的学生。比如快消行业招市场岗,八大硕士(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和非八大里的商科强校(麦考瑞大学)机会一样多,HR更关心你有没有做过市场调研、品牌策划的实习,不单纯看学校。
(三)民企:能干活就行,学校只是参考
招人特点:民企(比如字节跳动、华为)尤其是互联网、新能源行业,最看重“你能不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学校标签没那么重要。比如字节招数据分析师,会重点看你会不会SQL、有没有分析案例、做过什么项目,非八大数据硕士要是技术扎实,完全能跟八大比。
差别有多大?差别最小,只有头部民企的管培生项目(比如华为、阿里管培生)可能要求“QS前100”,这时八大更有优势;普通岗位招聘,非八大要是有相关实习或项目,完全能竞争过八大。
三、不同行业招人,八大和非八大的竞争力不一样
(一)金融/咨询行业:八大优势明显
行业特点:金融(投行、券商)、咨询(麦肯锡、贝恩)竞争特别激烈,特别看重学校名气带来的资源。八大硕士在国内金融圈的校友多(比如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商科校友,很多在高盛、摩根士丹利上班),容易拿到内推;HR也觉得八大商科的理论和国际视野,更适合高端金融岗位。
(二)IT/工程行业:专业厉害比学校有名更重要
行业特点:IT、工程(比如土木工程、电气)行业,最看重你会不会技术、有没有实践经验。非八大里的“技术强校”,因为课程实操多、跟企业合作紧,反而更吃香。比如悉尼科技大学(UTS)的计算机硕士,课里有云计算、人工智能,还要求做6个月企业实习,毕业生在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录用率,跟八大里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差不多。
(三)教育/传媒行业:名气和实习都要
行业特点:教育行业(比如国际学校)认八大的学术名气,尤其是墨尔本大学的教育专业;但传媒行业更看重你有没有实习、能不能出活,非八大里的传媒强校(比如RMIT)跟澳洲媒体合作多,毕业生也很能打。
四、澳洲硕士回国找工作,怎么提高竞争力?
(一)八大硕士:别光靠名校标签,多练真本事
回国实习别偷懒:假期回国找实习,比如金融去券商、基金,IT去互联网公司,熟悉国内行业规则,积累经验,别让HR觉得你“只会读书,不会干活”。
考个行业证书:商科考CPA、CFA,法律考法考,用硬证书证明自己,别只靠八大的名气。
(二)非八大硕士:盯紧专业优势,打造自己的亮点
选对学校和专业:优先选非八大里的行业强校,比如IT选UTS、设计选RMIT、护理选弗林德斯大学,用专业优势补排名的差距。
多做项目和实习:积极参加学校的企业合作项目(比如工程去工厂实践、传媒去媒体实习),毕业前至少做2段相关实习,用项目报告、实习作品证明自己的能力。
(三)不管八大还是非八大,都要学会“对接国内需求”
简历里突出“能为国内企业干活”:别只列你学了什么课,要写这些课能怎么用(比如“学了国际市场营销,能帮跨境电商做品牌推广”)。
面试时说清留学的价值:跟HR讲你在澳洲做过的小组项目、跟外国人沟通的经历,说明这些经历怎么让你更会团队协作、解决问题,适合国内企业。
其实澳洲八大和非八大硕士回国找工作,差别不是“八大一定好,非八大一定差”,关键看你找什么企业、什么行业。八大在国企、金融这些看重名气的领域有优势,非八大里的行业强校,在IT、工程这些看重实践的领域也能超过八大。最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还是看你有没有把“学校标签”和“个人能力”结合起来——八大别躺平,非八大别自卑,选对方向,提前准备,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内容整合自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