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4-2018年间,OECD成员国接收的国际学生数量增幅超30%。此后,即使新冠疫情爆发给国际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但在2018-2022年间国际学生数量仍在上涨,实现18%的增幅。
近日,国际经合组织(OCED)发布了《国际学生流动主要趋势》报告,分析了2018-2022年间国际学生的有关动态。
©包图网
疫情冲击下,国际学生数量仍然增长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学生流动性增长显著。在OECD的38个成员国中,国际学生数量从2014年的300万增至2022年的460多万,增幅超50%。
2014-2018年间,OECD成员国接收的国际学生数量增幅超30%。此后,即使新冠疫情爆发给国际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但在2018-2022年间国际学生数量仍在上涨,实现18%的增幅。
这反映了全球大学快速适应新挑战的能力。例如推广在线网课的学习模式,在学签、工签相关政策上提供灵活性,以及为国际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等。
▲图源:OCED
但是,也有个别国家在此期间内国际学生数量出现下降——澳洲、丹麦、意大利、新西兰和美国,这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期间实施了相对严格的签证限制和边境管控措施。其中,澳洲和新西兰的措施尤为严格;此外,美国也进一步收紧了国际学生签证政策。
留学目的地与生源国:格局相对稳定2022年,澳洲、加拿大、法国、德国、新西兰、英国和美国这七个国家,接收了OECD国家460万国际学生中的近三分之二。
这些国家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声誉顶尖的大学,毕业后的工作机会也非常丰富,长期以来一直被国际学生视为首选留学目的地,趋势保持稳定。
此外,日本、韩国、荷兰和土耳其的国际学生数量也占到了OECD成员国家国际学生人口数的16%,表现突出。
除了留学目的国类似,国际学生主要来源国格局也保持相对稳定。
排名前十的生源国贡献了OECD国家国际学生总数的约一半。其中,中国和印度作为人口大国,更是保持着国际学生主要来源国的首二位,这两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数量占了总体的30%。
超过2/3的中国和印度留学生主要前往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国和美国这五个国家深造。
▲图源:OCED
博士学位更受青睐理解国际学生的流动趋势,不仅需要考察学生来自哪里、去哪里,也要分析他们学习什么以及攻读的学位。
从学历来看,更多国际学生选择留学攻读更高的学位,提升自己的知识、国际化视野和职业前景。
在OECD国家中,国际学生的比例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增加。平均来看,国际学生占所有本科生的5%,占硕士生的15%,而在博士项目中,这一比例高达25%。
▲图源:OCED
奥地利、卢森堡、新西兰、挪威、瑞士和英国的博士项目国际学生比例尤其高,至少占博士生总数的40%。这些国家的大学通过奖学金、研究机会及强大的学术网络吸引全球人才。
STEM专业受欢迎在专业选择上,国际学生更倾向于选择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在相关专业读书的国际学生比例达30%,高于本土学生(19%),在丹麦、瑞典和土耳其等国,这一趋势更为显著。
相比之下,仅有11%的国际学生选择学习健康与社会福利相关专业,而本土学生的比例为15%。据推测,相关法规的限制以及学位认证的挑战,往往阻碍国际学生进入这些专业。
毕业生留存政策:各国差异较大此外,各个国家在对待国际毕业生方面的政策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国家会积极为国际毕业生提供便利的就业和居留路径。如加拿大的毕业后工作许可(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允许国际学生在完成学业并满足相关要求后可获得8个月到3年的留加时间。英国的毕业生签证(Graduate Route)允许国际学生留英工作2年,等。
例如,在法国,外国毕业生可以申请工作居留许可,但手续较为繁琐;美国则对工作签证设有配额和时间限制,使国际毕业生进入当地就业市场的难度更大。
除了签证和居留政策,许多国家还提供财政支持和职业发展计划,以帮助国际毕业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例如,澳洲和新西兰设有实习和带薪合作项目(co-op programmes),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