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留学是锻炼孩子的一趟旅程, 但总有一些家长不放心、很担忧, 面对孩子的学习,他们总要全盘操控; 在学校认识了什么人,他们总要全部知道; 他们希望孩子做什么都要报备 但对

“ 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确保他的学习状态,我想了解孩子在国外每天的行程安排,但是孩子对此显得抗拒。我做错了吗?”
每一位父母爱护孩子的心,都是可以理解的。可孩子的成长之路,需要自己去走。他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事和形形色色的人,远在他乡的父母无法立刻从旁协助,只能依靠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
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个人空间,有时候并不希望家人用「限制」的方式,来介入自己在国外的生活行为与决定。这时,家长应该要学习适度放手,并相信孩子对自己的安排。
“ 因为我常常叮嘱孩子在国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我们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我不知道是我做错了,还是孩子去留学后真的变了?”
低龄留学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小小年纪就已经踏出舒适圈,独自离家面对文化差异巨大的异域生活,在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也会比较明显。除了以上,如果家长管束得太严,孩子也会感觉不适和压抑,那么自然也会表露出不愉快。
因此,建议父母尝试改变“听我的才可以少走弯路”这类心态,要学会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懂得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进一步拉近亲子关系。
“ 上学期孩子总说他很忙,我以为他在努力学习,可考试成绩却远没达到我的预期。为了督促他学习,我要求他退出学校的橄榄球社团,还请了私人老师一对一教他。谁知道孩子大发脾气,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家长在孩子更小的时候进行适当管束,可以慢慢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但正处成长期的孩子,独立与自律能力是凭借自身的领悟和学习得到完善的。此时,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多干涉,可能会适得其反。
中外教育的大环境不同,国外学校大多很重视课外社团活动的参与,成绩不是评定个人的一切,既然选择送孩子出国,就要学会相信海外教育和孩子的选择。
因此,父母应该学习从心理上与孩子分离,正视分离的事实,更有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角色定位。
在作出留学的决定之前,家长要给孩子相应的话语权。如果孩子内心并不想出国留学,或者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动接受,他们只会带着不自信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出发。在面对全新的环境挑战,那些抗拒、茫然、无助的情绪随时有可能把他们击垮。
所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固然是好事,但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与他们达成更好的共识,毕竟这是关于他们自己一生的大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能只做指挥官,而是要做好参谋长,提前给孩子做好思想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并做好正向引导,让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